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市场分析 > 正文

写给8集人文纪录片 “这一站,贵州”第一集 (微博网友:耗子好玩) 重点聚焦

来源 : 哔哩哔哩    时间:2023-02-13 09:06:53

“贵州在哪里?”

这是曾经在外求学工作的我,时不时被问到的问题。当时,贵州的宣传之于我,绝非无的放矢、泛泛而谈的口号,而是关乎我回答这个不可思议的提问,最牢靠的底气。在异乡的地铁站、闹市区,一旦看到宣传贵州的广告牌、广告片,我都恨不得指着他向周围的人宣告:贵州在这里!我的家在这里!


(资料图片)

多年过去,问贵州在哪里的人越来越少。但了解贵州的人,也并未增多。如何告诉别人贵州是谁,可能困扰了很多有志于宣传贵州的人。因为稍不注意,这种宣传就会变成贵州本位主义的自娱自乐和尴尬的叫卖。

还好,这一站,贵州,没这个毛病!

首先,预告片就震撼了我,点到为止的节奏、画龙点睛的同期声,营造了一种紧张后又松弛的特殊余味,像极了电影宣传片。

接着第一集,以山开端。

这在意料之中,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,山是我们无法绕开的符号。

三个关于山的故事,徐徐讲来。

第一个是讲保护黔金丝猴的故事。多少年以来,猴依山而生,山育猴而长,黔金丝猴的稀有与梵净山的稀有,互相成就,形成生态长城,代代相传。后来,人类闯入山中,野蛮地破坏这一生态。现在,故事男主人公和同事重新入山,为了保护和重构这一生态。故事配音点了题:“他希望不要再有动物保护”,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山、人、猴的关系——没有人破坏,无需被保护!

第二个是讲山里人遭遇市场困境故事。这是最接地气的故事,紧扣时代,烟火气足。在一个全民渴望致富的年代,大山和山里人也紧跟潮流,努力适应现代商业模式,让原本只擅长“种好”的山里人,学着“卖好”“分好”。大山也迎合着时代要求,从孕育农作物蜕变到孕育商品。

第三个故事讲排除万难走扁带的人。这个故事与扎入生活的第二个故事相反,超然物外,有些许理想气息。但这一份理想如此脆弱,像那根扁带,高悬空中,脱离烟火,却难以承载一个人、一个家庭柴米油盐的重量,稍不留神,就跌落山谷,摔得粉身碎骨。

总的来说,第一个故事的山,是守住生态的山,绿水青山的山;第二个故事的山是靠山吃山的山,金山银山的山;第三个故事,我最喜欢,他没有沉重的使命和世俗的买卖,而是反求诸己,叩问内心,与山共同完成一次心灵和生命的体验与挑战,这是世俗的你我最缺乏的,高山流水的山、游山玩水的山。

为了留住看惯短视频的受众,片子结构经过精心设计,希望引导你我沉得下心、看得下去。“被金丝猴咬、农民股东退钱、老婆反对走扁带”,每一次矛盾冲突都来得及时,即制造了悬念,又承转了高潮,增加了可看性。

同时,片子虽曰纪录片,很多镜头是经过精巧设计的,深夜梵净山上的光束、山上掉下凶险的琐石、田地里的侧脸、妻子紧握绳子的手。还好,这些精心设计没有展现摆拍的尴尬,艺术的真实与故事本身的真实十分契合。

我最欣赏的,是“这一站,贵州”跳出了贵州本位主义。是的,这三个故事都发生在贵州;但这三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,因为他讲述的是人与自然、人与人、人与社会最普世的关系。这是一个用贵州的山水人讲述的人类同感的故事。

湖南卫视从不叫卖“湖南”,只把湖南藏在先锋的综艺里。

浙江卫视也不叫卖“浙江”,只把浙江藏在流量的洪流里。

这一次,贵州卫视没有叫卖“贵州”,只把贵州藏在了人文故事里。

作为一个贵州人,我很欣慰、很骄傲。 http://weibo.com/u/1617746261

X 关闭

精心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太安防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